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投稿 | 反馈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网站首页 > 作品评析 >一部楚人由弱到强的创业史

一部楚人由弱到强的创业史

时间:2019-06-16    点击: 次    发布者:佚名 - 小 + 大

一部楚人由弱到强的创业史

——张更生长篇历史小说《荆楚春秋》序


李修平


        最初读到《荆楚春秋》的书稿已是几年前的事了。为了创作这部长篇小说,张更生付出了极大的心血,他数易其稿,矢志不渝,现在终于付梓。本著的出版发行,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重大成果,也是对楚国历史研究的贡献,同时也是在保康早期楚文化研究工作的一个突破。

        张更生是保康楚文化研究颇具影响的人物。早年,他作为保康的一名林业工程师,踏遍了荆山南北的山山水水。退休以后,因为具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文学一生的痴迷,开始投入创作,相继写出了多篇报告文学,并且投入地方志和专志的撰写工炸,前后完成史志一百多万字和多篇论文。这期间他还创作了大型历史剧《荆山璧玉》,并获奖。他以湖北新农村典型保康中坪村为原型创作的长篇记实小说《躁动的热土》在北京召开研讨会,受到原新华社副总编黄彦、原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副院长、理论研究所所长崔自铎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文艺局长汪守德等领导以及《作家报》主编张富英等专家的高度赞誉。

         保康是楚国的发祥地,但是,保康对楚国历史的研究起步却很晚。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,县史志办干部皮忠良和县政协副秘书长詹盛国两人,经过查阅大量历史资料,最先提出了保康是楚国发祥地的看法,开创了保康楚文化研究的先河。时隔两年,2009年9月,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在保康召开关于早期楚文化的研讨会,自此,保康楚源地的命题正式形成,早期楚文化研究工作在民间广泛展开。之后,保康县委宣传部隆重推出了大型歌舞剧《荆山楚源》。此剧得到了领导、专家、学者的充分肯定,观众反映也很强烈。由此保康楚源地建设和保康早期楚文化研究在保康开始被重视,并引起学术界的关注。

         作为深怀故乡文化情节的张更生,早在退休前就开始了对楚文化的研究发掘工作。他先后前往马良、重阳等地,实地考察卞和墓、卞和庙、周公岭、凤凰台、石人洞、五道峡,探访沮漳之源,访问老人,征集民间传说,搜集掌握了许多历史材料。在此基础上创作完成了第一部反映保康古代人物卞和的文学剧本《荆山壁玉》。这个剧本是张更生投入楚文化研究的开始,也是他创作长篇历史小说《荆楚春秋》的准备。

        张更生开始创的时候作早已过了花甲之年。这个年龄应该不是产生激情的年龄,但张更生却壮心不已,桑榆晚景休嫌少,日落红霞尚满天,重新换发出了青春活力。

         在完成了30余万字的《中坪村志》后,他就正式着手《荆楚春秋》的创作了。写长篇是一件苦活儿,何况还是历史题材。对于他来说,这是一段艰苦、曲折而且漫长的过程。他要查阅大量的历史资料,要读史,要做笔记,要考证,还要实地考察。仅史书他就通读了《史记》、《左传》、《吕氏春秋》、《东周列国》、《战国策》、《巴史》、《中国通史》等经典著作,查阅了《山海经》、《水经注》、《华阳国志》、《西周年代论丛》、《尚书》、《淮南子》、《湖北省逸闻录》、《中国历史年表》等几十种资料,综合全省许多重要楚文化研究专家、学者的最新论和著作《楚国往事》、《楚国历史文化读本》、《楚王大传》、《荆楚历史地理与考古探研》等重大而又有影响力的作品,做了大量的笔记。

         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,虽然具有很大的创作空间,但既然是历史小说,就不能随意编造,曲意历史,必须按照历史的主线、真实的史事和重要的历史人物,在特定的时段、特定的地区,真实地反映在作品中,只有这样,才不失为一部具有历史性、真实性、艺术性和可读性的作品,才能被广大读者所接受。张更生以熊绎辟荆山、精卫填海的精神,以严肃、认真、科学的态度,进行科学求证,一丝不苟,严肃认真,绝不人云亦云,形成了自己的思维。以他坚实的文学功底和对楚国历史的独到见解,充分运用历史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,通过大量的联想、构思、推论、考证,完成了一部楚人由弱到强的创业史。

         《荆楚春秋》生动地再现了楚人从荆山创业,艰苦奋斗,筚路蓝缕,在方圆只有五十里的荆山深处开辟领地,最终横跨江汉,东抵大海,问鼎中原,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宏大历史场景;真实地反映出楚人实现强国之梦、民族兴盛之梦的艰难历程。

书中既有波澜壮阔的战场搏杀,也有细腻入微的人间真情,以大手笔、大气势,刻画出许多典型的历史人物,描绘出恢宏的战争场面、壮丽的荆楚山河,记录了许多楚国重大的历史事件,历史线索清晰,人物个性鲜明,把读者引回到三千多年前的古楚王国,感受着荆楚民族的喜怒哀乐、艰辛历程和民族精神。大场景,犹如万马奔腾,令人心旷神恬,豪情满怀;小情节,恰似涓涓细流,使人无不动情,扼腕长叹!

         描述楚先人创造辉煌文化的历程是小说的核心。楚文化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,就是由于楚人以民族精神开拓了长江中下游的卑湿和蛮荒,整合了无数的民族,走向了强盛的高峰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艺术性地再现了楚人可歌哥泣的伟大精神,归纳起来就是熊绎辟业的精神,卞和献玉的精神,熊通称王的精神,莫傲自责的精神,文王纠错的精神,鬻拳强谏的精神,子文一心为国的精神,庄王一鸣惊人的精神,正是有了这些精神,才成了荆楚文化的灵魂,才是楚人实现了强国之梦的巨大动力!而这些楚人精神在作者笔下都得到了很好体现。

         张更生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以荆山沮水为基点,演绎出一部楚国从发祥到强盛的奋斗史,可谓是对早期楚文化研究的一种尝试和探索,一定会对早期楚文化研究乃至楚国历史研究产生影响。楚国发祥地的研究,到目前为止,史学界仍无准确的定论。这不仅是因为年代久远,史料不足,更重要的是缺乏明确的、令人信服的证据。从《史记》的记载中,也只能提供楚蛮和丹阳。那么丹阳何在?目前不少学者认定丹阳即丹水之阳,但至今仍不能被学界广泛认可与接受。保康的楚文化研究者根据数年的考察和历史资料,提出了荆山、沮漳是楚国的发祥地,丹阳就在荆山之中、沮水河岸,受到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。

         寻找消失了数千年的古楚王国,重现昔日楚都丹阳的辉煌,不仅是楚史研究的需要,也是当前文化发展的需要,更是挖掘保康文化底蕴、开发旅游文化资源的需要。开发保护保康早期楚文化资源,弘扬楚人伟大精神,已成为保康文人志士的共识。张更生在做,保康的一批人在做,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也在做,已经纳入了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。保康许多地方已经恢复了楚国的文化记忆,留下了楚文化的历史符号,如五道峡景区多以楚源地和卞和玉命名,后坪建设楚源风情街,县城修建了熊驿大道、楚文化广场、楚文化长廊,实验中学改名为熊驿中学,而且保康早期楚文化保护与开发中心也应运而生。保康楚源地研究、保护、开发、建设的大幕已经拉开。在此天时地利人和之时,张更生以文学作品的形式,再现楚人的创业史,再现楚人坚韧不拔的精神,也是从另一角度对早期楚国发祥地的定位。

         在当前,粹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,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已成为国人的共识。在国家大力宏扬民族文化的同时,繁荣文学创作,激励民族精神,实现中国梦,高歌主旋律,应该是作家的责任担当,张更生以自己的创作实践,证明了这种责任担当。为此,我深深感受到这部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史学价值。

         感谢张更生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部文化大餐!


上一篇:品读保康

下一篇:道声道兄多珍重

保康作家网 bkzj.xysww.com

联系地址:湖北省保康县政府大院12号楼61327信箱

联系电话:13597488059 13908677897

投稿信箱:2052739087@qq.com 522456581@qq.com

法律顾问: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彬

 |   QQ:  |  地址:  |  电话:  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