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版 | 登陆 | 注册 | 投稿 | 反馈留言 | 设首页 | 加收藏
网站首页 > 散文世界 >藏在心中的流

藏在心中的流

时间:2020-01-15    点击: 次    发布者:佚名 - 小 + 大

藏在心中的流年

   刘远扬

 

连绵起伏的荆山脚下,顺山势自然形成的梯田,高低不平,大小不一,一片挨着一片的烟叶,错落有致,个个铆足了劲儿,竞相生长。一阵微风拂面而来,地里行间散发出黄金叶的阵阵清香,要知道那可是烟农忙活一年的“希望”。

记忆中,与烟叶“打交道”的人很多很多,但有三种人让我记忆犹新,至今难忘。念起这些人,并非要刻意的去宣传什么,只是看到了一片烟,便想起了一群人。

 

这里有一群忠于种烟的“铁杆烟农”

种烟的人都是经历过风风雨雨的人,能坚持种烟的人更是对烟叶有情感的人。说到这,我不得不提及一位老领导,他就是保康烟叶发展的鼻祖——尚宗光,我虽没有能和尚老见上一面,但是在众人的回忆中,在他自己写的一本自传中,我仿佛看到了尚老穿着草鞋,在烟田里试种烟叶的场景。至今,还有很多老烟农清晰记得尚老的身影,如果说现在发展烟叶生产难,那么把尚老发展烟叶的历程看一看,其实很多问题也就真的不是个问题了。

种烟不仅需要一腔热情,更需要专业的种植技术。烟苗育好后,从温棚里“走”向田地,也就意味着烟要开始脱胎换骨了。这期间烟农是最操心的,整地起垄,覆膜打点,定根水、提苗肥、防虫防病、刀削平顶、打烟烘烤,每一步都不能耽搁,每一次都要恰到好处。

每每到了烤烟的季节,烟农家里总会安排一个守夜的,隔时看干湿度,给烟叶传火控温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国家先后给各烟区建好了密集式烤房,有三联体的、四连体的、五连体的、还有十连体的,干湿度也是通过温度自控仪来调控,极大方便了烟农烘烤烟叶。变黄、定色、干经是烤烟的三部曲,到了干经这一段,基本算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,不过还需要自然回潮,静静等待,给它分级扎把,放进烟夹子里,打成一版,绑上烟草专用的扎带,就期待着早日卖个好价钱。每次在烟站看到烟农卖完烟手里紧攥的发票,嘴里默念着1300元、2580元、3620元,别提有多高兴了。

烟叶分级,考的是肉眼对烟叶部位、油分、颜色、长短的精准识别,同时还要用手去摸经干,42个级别,从下到上,一字头最好,四字头最低,每一片烟叶都不一样。北水河的蔡金志便是个分级能手,以前是把烟收购,经过他预检后的烟叶,基本上没有错级的。后来全县改为散烟收购,高山的烟农起初不适应,到后来尝到了散烟收购的“好处”,个个也都接纳了。

烟叶最怕三种天气,一种干旱,尤其是长期干旱,抑制了烟叶的生长,烟叶不开片,整体没有油分;另一种是下冰雹,烟叶表面被冰雹打破受损,茎干折断,如若再被太阳暴晒,到处都是岐黄一片,根本没办法烘烤,即便有拾到回去的残叶烘烤,最后也是伤痕累累;还有一种就是年阴雨,当地的人说的是一种病,叫做华西秋雨病,一旦受灾,烟叶走阵,尤其是赤星病和野火病。这 也是烟农最不愿意看到和接受的现实。

记得2014年简槽和九里片下冰雹,当天下午我和烟站的站长、技术员还在田里和烟农聊今年的烟叶长势,合算着今年能卖多少钱。说时迟那时快,当天傍晚就下起了冰雹。我知道老蒋这一夜肯定彻夜难眠,我知道发愁的老许又在杆檐下面抽着老旱烟,我知道小贾的眼泪已经干涸。当天晚上镇上召开专题会议,对救灾和慰问明确了具体要求,所有受灾村的行政干部第二天一早去村里查灾核灾,并逐户见面,做思想安慰工作,鼓励其生产自救,为每一家送去临时生活救助金。老蒋擦了擦眼泪,说到:“种烟有党委政府做后盾,今年不行明年继续。你们赶紧去对面老陈家吧,他老婆眼睛都快哭瞎了......”言毕,老蒋拿起铲子到烟田里铲起烟杆,准备翻地换种点蔬菜,准备来年再战。


这里有一群敢于担当的“烟书记”

在歇马以烟叶分村为三个片区,全烟区、半烟区和无烟区。烟叶是村里的主导产业,更是强富民的支柱产业。在这里发展烟叶主要靠村支书,协调物资、拉烟扩路、组织卖烟等多个环节村支书都是牵头人。

早些年,烟叶在高山发展很难,由于是个新鲜事物,很少有人见过,自然也就很少有人敢试种。简槽村的蒋赤忠便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他拿出自家的口粮田来试种烟叶,还承包了附近农户的农田来种烟,在他的带动下,村里95%的人种植烟叶,这一种就是20多年。如今,他自己常年种烟保持在80亩以上,全村种烟常年在2000亩以上,单就村里每年生产的烟叶就有50万斤,产值达到800多万元,人均收入达到8000多元,烟叶的均价也一直在全县靠前。

合作村的老书记游会林,他在村里很有威望。每年春季发展烟叶,烟菜争地,种辣椒的、种西红柿的、种包菜的很多很多,有时候蔬菜的发展势头高过烟叶,尤其是县域之间的交界村显得格外明显。老书记为了保烟保地,时常白天做工作,晚上做工作,有时候一大早登门拜访,反正是各种方法用干用尽。  他热爱烟叶,对烟叶饱含深情。往年自己带头种烟,哪家的烟叶长势不好,哪一家的烟叶得病了,他都了如指掌,甚至比主人家还清楚。前些年村里开大会,他讲烟叶,邻村的烟农都会自发前来“听课”,还有记笔记的呢。印象最深的一次是,镇上请他给全镇的村支书讲一堂党课,题目是《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》,三个小时脱稿,台前的支书个个竖着耳朵听,没有一个打瞌睡的。这应该就叫做农村工作的实力和水平吧。

 

这里有一群甘于奉献的“烟叶保姆

从育苗开始,到大田移栽、后期管理和烘烤分级,五关十八环,环环相扣。而烟叶技术员在其中就扮演了“保姆”的角色,他们包村包片,包家包户,包田包品种,和烟农一起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烟叶对天气的变化格外明显,每每看到节气变化,紧张的不仅是烟农,还有包村的技术员,长期干旱或者阴雨,每一片烟的变化都足以让他们担惊受怕。尤其是进入收购晚期,时间不等烟,哪家烟还有多少没烤、哪家烟还有多少没卖,他们都会一户挨着一户的提醒,一家挨着一家的通知。

现场会是烟叶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培训形式,这种直观的培训方式很容易让烟农直白的理解和接受,技术员则是这场培训的主讲师。这种会议与一般的正式会议有所不同,现场在大田里,没有文字议程,没有条椅桌凳,没有音响话筒,往往站在田里就开嗓,说的都是直吧话。前来参会的都是一个村的,也有一个小组的,技术员会对烟叶种植的技术要领、施肥比例、三段式烘烤、烟叶分级等等等等分环节开始讲解。


 记忆最深的技术员还属驻九路寨村的张大炳,那时候村里没有硬化公路,从简槽村委会骑摩托上寨子就得一个半小时,如果遇到下雨天,摸爬滚打的也得两个小时。因为偏远,路况也不好,他上村里一去就是好几个月,吃住全部都在农户家里,全村四个村民小组,家家都是他的“亲戚”。有一次到村里协调架电矛盾,每到一处,都能听到老百姓夸他的声音,还听说他为了让寨子里的烟叶烤出质量,把一些技术要领编成了通俗易懂的过六句,“下部烟叶要牢记,编杆装炕适当稀,变黄温度不能低,转火升温不要急,湿度不超三十七,只有到了干劲期,湿度控制四十几,接地回潮那最好……”烟农们对这朗朗上口的句子记忆有佳,赞不绝口。而后,大炳指导的烟田被称为大炳示范基地,他也被评为全县第九届劳动模范,襄阳市烟草系统先进工作者。

 

还有驻简槽村的望天清,他对烟叶的生长规律摸的特别透,感觉像是摸到它的脾气,病了该吃什么“药”,返青该用什么“土方法”,一拿一个准,疑难杂症真的是在他处理后药到病除。烟叶烘烤期间,烟农们就“服”老望的管。他每到烤烟炉旁,都会前后转悠,烟叶的颜色、干湿度的变化,发现问题他都会立马请主人家过来,现场说教。一组的老张不信邪,非得按自己的搞法来烤烟,结果一炉烟烤红了。后来按照老望的方法烤,最终都卖出了好价钱。

 

这里有一批藏在深山无人知的“防雹员”

每年的5月,防雹员王福宝像往常一日背起行囊,带上日用品,骑着摩托前往官斗作业点驻地工作。他提前给女儿买好了生日礼物,嘱咐妻子一定要给女儿买个生日蛋糕。因为生日当天正好是防雹作业最忙的时候,他没有办法打电话和女儿视频,更没有办法像平常家庭一样陪女儿一起吃生日蛋糕。

说他们藏在深山无人知,是说他们作业的特殊性,高山顶,附近没有人居,除了操作37炮外,还要专业操作火箭炮。一般是2-3个人作业,其中有1-2个是聘请的,但也是经过层层筛选,通过专业化训练全副武装“上阵”。在烟区防雹中他们是“一线军人”,更是幕后英雄。他们吃住在山顶,生活在一线,1天4次报告,24小时待命,每天要精准的识别云、能、天,尤其是对积雨云的研判,直接关系到局部防雹作业的成败。一旦需要作业,单次时长能达到5分钟,单体炮管都被打的通红,如果放根干树枝在上面,定会燃出火来。

“8个量的高积云,淡积云,静风,能见度4000......”倏然,山的这头,仿佛又听到防雹点电台连报的滴滴声。不一会儿,山的那头防雹员小范接到作业指令,砰砰砰,砰砰砰砰砰砰,砰砰砰砰砰砰砰砰砰......

或许,是有这样一段路,只能一个人走;

有这样一些关,只能自己过,行者需于无疆中方能变得坚强。

似水流年,那些藏在心中的回忆兴许只是个念想,抑或远在天涯,近在咫尺。

上一篇:我的家风家训故事

下一篇:疫情病毒带给我们的思考

保康作家网 bkzj.xysww.com

联系地址:湖北省保康县政府大院12号楼61327信箱

联系电话:13597488059 13908677897

投稿信箱:2052739087@qq.com 522456581@qq.com

法律顾问:浩天信和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彬

 |   QQ:  |  地址:  |  电话:   |